雷氏蛙

Pelophylax lessonae (Camerano, 1882)

0:00 0:00

系统分类

Amphibia → Anura → Ranidae → Pelophylax → Pelophylax lessonae

地方名称

Rana vërde picina

描述

雷氏蛙( Pelophylax lessonae )是绿蛙类中最为优雅的成员之一,易于凭借其中等偏小的体型和明亮的背部颜色识别,背色从鲜绿色到带绿色调的棕色不等,几乎总是点缀有小型深色斑点。

雄蛙在繁殖季节会展现出典型的白色外声囊,非常显眼。

雌蛙体型略大(可达7厘米),而雄蛙很少超过6.5厘米。

性别差异还体现在雄性拇指上的深灰色婚垫,以及前肢更为粗壮,这些都是为交配做准备的典型特征。

蝌蚪孵化时体长约为6–7毫米,呈棕褐色并带有淡金色斑点,在条件适宜时,整个发育过程约三个月完成。

分布

在利古里亚西部,雷氏蛙的分布呈零散状态,主要栖息于低地和平原仅存的湿地,从海平面到约500米海拔的区域。

该物种在内陆山区缺失,且常见孤立种群,对环境变化极为敏感。

在利古里亚西部,该物种的存在是水生生态系统和沿海河谷环境质量的重要指示器,尽管适宜栖息地持续丧失,它仍能存活于部分地区。

栖息地

它偏好水下及岸边植被丰富的水域:常见于永久性池塘、缓流的沟渠、水池、小型湖泊及沿海淡水湿地。

常在如今已稀少的沼泽地被观察到,茂密的芦苇和丰富的植被为其繁殖及蝌蚪存活提供了有利条件。

其栖息地选择显示出该物种对水文条件变化和水质高度敏感。

习性

雷氏蛙昼夜均为活跃,黄昏时分最为活跃,此时成年雄蛙会发出特有的鸣叫,远距离亦可听见。

冬季休眠期通常从11月至次年2月或3月,具体时间随海拔和当地气候变化:此期间个体会藏身于泥中或水体附近的植被间。

繁殖季在4月至6月之间;交配后,雌蛙会将800至2000枚卵产于胶状卵团内,附着在水下植被上,为胚胎提供氧气和保护。

食性

雷氏蛙为机会主义捕食者,主要以水生和陆生昆虫为食,同时补充小型甲壳类、软体动物及偶尔的小型脊椎动物。

蝌蚪则为草食性和微食性,偏好摄食藻类、植物碎屑及水下植被中的微小无脊椎动物。

这种食性多样性使其即使在食物短缺时期也能生存,并适应不同的微环境。

威胁

在利古里亚,雷氏蛙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水生栖息地的持续破坏、碎片化和退化,水体化学污染(如农药和农业径流)、掠食性鱼类的引入,以及与其他绿蛙类的竞争。

水文条件的改变和新发疾病(如真菌感染)的传播,也严重威胁着残存种群的生存。

特殊性

雷氏蛙因其与其他绿蛙(如 Pelophylax kl. esculentus )参与复杂的自然杂交系统而尤为引人注目,这一现象使其进化史和种群动态独具特色。

雄蛙的鸣叫清晰而独特,是有效的物种识别信号。

与其他近缘种相比,它对传统繁殖地点表现出高度忠诚,并对水生环境有更强依赖性。

在利古里亚西部,该物种是持续监测的对象,以评估种群完整性及其与其他绿蛙类的生态关系。

其保护高度依赖于剩余湿地的保护与修复及清洁水体的维护;鉴于近几十年来因环境剧变而持续衰退,现已亟需采取积极的管理措施。

致谢

📝 Fabio Rambaudi, Matteo Graglia, Luca Lamagni
🙏 Acknowledge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