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洲泽龟

Emys orbicularis (Linnaeus, 1758)

系统分类

Reptilia → Testudines → Cryptodira → Testudinoidea → Emydidae → Emys → Emys orbicularis

地方名称

Bissa scurzoa

描述

成年个体的背甲呈亚椭圆形,而幼体则更为圆形,呈棕色,尤其在雄性中可观察到轻微的个体色差(从红褐色到深褐色不等)。体型最大的为雌性,体长可达14厘米,体重可达550克;雄性则不超过12.5厘米和350克。


除了体型差异外,欧洲泽龟还表现出一些便于性别识别的特征:



刚孵化的欧洲泽龟幼体是所有龟类中体型最小的之一,体重约3克。其腹甲为深色,背甲为棕色,随着年龄增长颜色会逐渐变浅。

分布

欧洲泽龟是意大利唯一的泽龟科代表;其潜在分布范围涵盖欧洲大部分地区、北非和西亚。


在意大利,其分布呈现出典型的濒危物种碎片化特征;目前,仅在波河平原和中部第勒尼安海沿岸较为普遍。


在利古里亚,特别是阿尔本加地区,直到20世纪60—70年代,欧洲泽龟还有众多种群。然而,湿地开垦、河道改造、农药和除草剂的广泛使用以及人类野外捕捉,导致该物种数量逐步减少,直至Andreotti(1994年)得出结论:“为本地图谱所做的调查显示,泽龟在利古里亚实际上已濒临灭绝,尽管在Centa河口仍可能发现零星个体。”


1995年偶然发现的一只成年雌性,开启了一项研究与保护项目,在多家机构的协作下,最终在萨沃纳省和西利古里亚发现了少量残存种群。该物种分布于海拔略高于海平面至约100米的区域。


这些稀有个体独特的表型特征促使学者描述了亚种 Emys orbicularis ingauna(Jesu,2004)。

栖息地

在春季和秋季,欧洲泽龟偏好浅水池塘(即使是临时性的),这些水体易于升温,且水下及岸边植被丰富(如细叶香蒲、宽叶香蒲、芦苇)。夏季干旱时,它们会迁移至有永久水源的区域,但需与鱼类(主要是鲤科,如雅罗鱼、红目鲫、鲤鱼)竞争食物。


在阿尔本加地区,这类水域曾广泛分布于当地,如今仅存极少数,多为废弃粘土坑、人工障碍或半自然状态下缓流的小溪,成为泽龟的避难所。


值得注意的是,欧洲泽龟在鸭科和鸥科鸟类频繁活动的区域并不出现,可能是由于这些鸟类对幼龟和幼体的干扰或捕食所致。

习性

在利古里亚,欧洲泽龟的活动期始于3月,止于10月,随后进入冬眠,通常在池塘泥底或水下植物茎秆附近度过。


繁殖季节(4月至6月)期间,雄性会与多只雌性交配,雌性具有在泄殖腔中保存精子的特殊能力,最长可达4–5年。


产卵时间为6月至7月;雌性离开水体,寻找最佳地点产下3至10枚长椭圆形白色石灰质蛋(20 × 30毫米),挖穴深度可达15厘米,并用泄殖腔特有的囊释放水分湿润土壤。


孵化通常在80–90天后进行;在利古里亚,幼龟多于9月底左右出壳,但若孵化延迟,有时会在巢中越冬至翌年春天。


野外的欧洲泽龟极为胆小隐蔽,难以直接观察,因此建议使用望远镜进行观测。

食性

欧洲泽龟是一种广食性肉食性捕食者,主要以水生大型无脊椎动物(毛翅目、蜻蜓目、介形虫幼虫)为食,也会摄食虚弱或已死亡的鱼类和两栖动物。


粪便分析显示,随着年龄增长,植物性食物的摄入逐渐增加,表明其从幼体阶段的肉食性部分转向成体阶段的杂食性。

威胁

野外欧洲泽龟面临的主要威胁来自卵和幼体的捕食者,包括多种哺乳动物(狐狸、獾、老鼠)和鸟类(乌鸦、松鸦、海鸥)。


成年个体因坚硬的骨质背甲、隐蔽的行为和迅速逃入水中的能力,通常能避免被捕食。然而,曾有一只成年雄性被发现残缺,可能是野猪所致。

特殊性

在欧洲泽龟及几乎所有龟类中,卵的平均孵化温度决定了后代的性别:当温度低于或等于28°C时,多为雄性;而更高温度则有利于雌性的诞生。

致谢

📝 Fabio Rambaudi, Matteo Graglia, Luca Lamagni
📷Matteo Graglia
🙏 Acknowledge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