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nguis veronensis
Reptilia → Squamata → Anguidae → Anguis → Anguis veronensis
慢蠕蜥( Anguis veronensis )是本地爬行动物中最具特色的物种之一,隶属于蛇蜥科。其体形细长、无肢,极易让人联想到蛇类,实际上却与蜥蜴亲缘更近。成年个体通常体长30–40厘米,少数可达50厘米。其圆柱状、健壮的身体覆盖着光滑而有光泽的鳞片,能反射光线,呈现出明亮的外观。与蛇不同,慢蠕蜥拥有可活动的眼睑,这是野外识别的重要特征。尾巴通常与身体等长,可通过自断脱落,但仅能部分再生。
雌雄异形在体色和体型上均十分明显:雄性整体呈均匀的棕灰色,体型较为纤细;雌性体侧有较深的纵纹,背部中线更为突出,体态也更为健壮。幼体色彩鲜明:背部呈银金色,体侧和腹部极为深色,背部中央有明显的黑色纵线。这种色彩搭配有助于伪装和威慑天敌。
在萨沃纳省及利古里亚西部,慢蠕蜥( Anguis veronensis )分布较广,从海平面至约1500米高程均有发现。该物种在内陆丘陵和山区植被丰富的区域尤为常见,而沿海及高度城市化地区的种群则更为零散,分布于小型孤立群体中。其分布与适宜的栖息地密切相关,这些环境需具备丰富的隐蔽处和有利的小气候条件。
慢蠕蜥( Anguis veronensis )偏好凉爽湿润的环境,如植被茂盛的草地、阔叶林和混交林边缘,以及开阔地与林地的过渡带。它也会利用花园、果园及小型耕地,尤其是在有干石墙、石堆或其他微型结构可供庇护和调节微气候的地方。只要有足够的植物或有机覆盖层,各类天然隐蔽所都可被利用。
慢蠕蜥( Anguis veronensis )性情隐秘,主要过着穴居生活,常藏身于石块、树枝或植物残骸下。其主要活动时间为黄昏及夜间,尤其在降雨后,因猎物活跃而增加活动。活跃期一般为3月至10月,寒冷季节则深埋土中进入冬眠。其体温调节主要依靠在微环境中变换位置,而非长时间晒太阳。
繁殖方式为卵胎生:春季交配,孕期3–4个月,8月至9月雌性产下6–12只幼体(极少数可达26只),初生体长7–9厘米。
慢蠕蜥( Anguis veronensis )以软体无脊椎动物为主食,尤其是蛞蝓和蜗牛,因此在农田和花园中是重要的自然调控者。它也捕食蚯蚓、昆虫幼虫及其他小型节肢动物,极少摄食小型脊椎动物。
慢蠕蜥( Anguis veronensis )以寿命长著称,在适宜环境下可存活超过50年。其防御策略包括尾部自断(自我截尾),但再生的尾部结构仅为原有部分。其运动方式具有典型的断续性,蜕皮过程完整且规律。
在生态上,它对软体动物种群的自然调控至关重要,也是环境质量的优秀指示物种。该物种在国家和欧盟层面均受保护,其保护依赖于对绿篱、干石墙及传统农田的可持续管理。提升公众对慢蠕蜥无害性及其栖息地保护重要性的认知,对于维护本地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。